luluyuki
发表于 2025-4-26 09:13:55
本帖最后由 luluyuki 于 2025-4-26 09:19 编辑
不怕开水烫 发表于 2025-4-26 07:28
外网的眼科医生表示对于年轻人,距离1-2mm的非常常见。而且液化从后部开始,飘动基本也是在视网膜的方向 ...
翻了翻相册找到了一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存的图。好像是oct扫描液化腔,可以直接看到每个液化腔的大小。
如果真如你所说,年轻人大多从后部开始液化,那么我觉得这款设备对于年轻人的意义很有限。但作为一个初代产品,保守一点是对的。视网膜损伤比飞蚊恐怖多了
luluyuki
发表于 2025-4-26 09:15:00
不怕开水烫 发表于 2025-4-26 07:28
外网的眼科医生表示对于年轻人,距离1-2mm的非常常见。而且液化从后部开始,飘动基本也是在视网膜的方向 ...
话说开水哥有玻切的打算吗
不怕开水烫
发表于 2025-4-26 11:07:49
luluyuki 发表于 2025-4-26 09:15
话说开水哥有玻切的打算吗
对,我在等新一代的人工晶体
AYA
发表于 2025-4-26 11:12:33
本帖最后由 AYA 于 2025-4-26 11:13 编辑
luluyuki 发表于 2025-4-26 09:13
翻了翻相册找到了一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存的图。好像是oct扫描液化腔,可以直接看到每个液化腔的大小。
如果 ...
你这个好像离视网膜挺近的,我是觉得在有科学原理和动物实验数据的证明的前提下,不如放开手脚靠近距离。如果距离不做突破那么把yag激光换成飞秒激光的意义又何在呢? 大家没去做yag激光无非就是两个原因:医生找不到和靠近视网膜。我觉得pm的技术应该可以一口气解决两个问题
luluyuki
发表于 2025-4-26 12:10:13
本帖最后由 luluyuki 于 2025-4-26 12:19 编辑
AYA 发表于 2025-4-26 11:12
你这个好像离视网膜挺近的,我是觉得在有科学原理和动物实验数据的证明的前提下,不如放开手脚靠近距离。 ...
这个不是我的浑浊,是一篇关于oct成像的论文里的图片。
yag换成飞秒的主要原因是精准度和能量问题,机器比人工更精准,飞秒能量点更小。
说句心里话,我其实也希望pm可以安全治疗靠近视网膜的。但这个安全距离…就这么说吧,哪怕它很精准,只要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,器械监管机构都不会允许它这么做。“安全距离”可以说是一个免责和安全性的“刚需”。
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吧,我要求医生“你给我把这块肉切掉!我允许你这么做!”但医疗机构不允许,医生就不能动手。
理论和实践还是相差很多的。希望pm能尽量做到稳准快吧。
mcf1986
发表于 2025-4-26 15:07:14
luluyuki 发表于 2025-4-25 19:53
五年之内不太可能吧,五年后是pm上市。金纳米到现在还没有商业化迹象。
我的想法:不要对初代产品的期待 ...
我就是透明的丝线,离视网膜很近,没法处理
mcf1986
发表于 2025-4-26 15:09:48
1234567 发表于 2025-4-25 19:56
我记得他这后面还补充了一句,前面提到的那个Asni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,还有别的标准,但可能不太常用。而 ...
0.5老彭打的?
1234567
发表于 2025-4-27 01:41:30
mcf1986 发表于 2025-4-26 15:09
0.5老彭打的?
不是,上海某医院,你翻翻之前的帖子。彭很谨慎,他不可能这么做,不是他的风格
风之云端
发表于 2025-4-28 10:02:36
luluyuki 发表于 2025-4-25 17:55
曾有病友治疗意愿太强烈(能理解,毕竟越靠近视网膜浑浊越黑越明显),结果被yag激光伤到视网膜,不停的打 ...
是闪光感加眨眼固定黑影,我出血后也是类似的症状。
风之云端
发表于 2025-4-28 10:06:50
luluyuki 发表于 2025-4-25 19:03
个人觉得安全距离不是故步自封,而是出于对患者负责的考虑
飞秒激光通过计算可知2mm以内会对视网膜造成能 ...
YAG激光消融靠近视网膜的浑浊物,一是激光热效应会灼伤视网膜表面(有案例),二是激光的能量导致震荡造成的视网膜脉络膜出血(也有案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