坏消息,FDA和Health Canada都限制激光治疗的作用范围
本帖最后由 不怕开水烫 于 2025-4-26 20:16 编辑我看到站里有病友问Pulsemedica的激光能作用于距离视网膜多近的位置。
然后我问了Grok3,答案是目前FDA和Health Canada 对于激光设备作用于眼内的范围都有指导意见。
FDA的建议是距离视网膜大于3mm,距离晶状体5mm。
Health Canada的建议是2mm和5mm。
然后Grok3 给出的结论是如果浑浊区域距离视网膜小于3mm,那么飞秒激光也可能因为受限而无法进行治疗。对于这种情况,只有接受FOV这一个选择。
然后我继续问如何确定混浊体的位置,回答是要接受OCT来判断。对于高度近视的年轻人来说,混浊体位于距离视网膜1-3mm处的可能性是20%-30%,位于眼球中段5-15mm处的可能性是50%-60%。
我知道飞秒激光比YAG激光更安全,但是FDA的规定,尤其是临床实验的规定不能违反吧。想产品上市,应该是要遵守FDA的要求。
我又问能不能通过转动眼球的方式,使混浊体暂时飘离视网膜呢?回答是不可行,因为近视通常是眼球后部出现变形,让玻璃体液化,混浊体即使被外力影响暂时远离视网膜,但在恢复静止后又会返回原处,而进行激光射击需要一段时间的相对静止。
我还没有做过OCT来确定浑浊体的具体位置,有点担心。准备在9月体检时去做一下。
大家怎么看这个情况?
另外我看了一下金纳米(现在已经基本被放弃,改使用ICG染色剂了)的激光能量,因为作用于ICG染色剂上,而不是直接射击玻璃体,所以能量只有飞秒激光的五百分之一,理论上会更加安全,可以作用于紧贴视网膜的区域。 正好刚刚通读了一遍纳米金的全文 里面有明确提到治疗的距离兔眼视网膜最近的浑浊物只有250μm,我相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既定的规则一定会修改的,毕竟飞秒激光用于眼后治疗pm也算是开创者吧 顺带一提 论文里也有提到,对于飞蚊症治疗来说光机械效应会比光热效应更有作用,我的理解是纳米金就是加强光机械效应的。而飞秒激光的机械效应本来就足够,热效应也小,自然可以治疗更靠近视网膜的位置。2mm应该只是对yag激光的限制 AYA 发表于 2025-4-25 17:09
顺带一提 论文里也有提到,对于飞蚊症治疗来说光机械效应会比光热效应更有作用,我的理解是纳米金就是加强 ...
我理解你的意思,就是说规定上虽然建议使用范围不低于3mm,但实际应用上可以做到1mm,比方说。
但是我担心在临床实验阶段只能做3mm以上的案例,没有足够的案例,到时候产品卖给诊所,诊所拒绝给靠近视网膜的病友做。 不怕开水烫 发表于 2025-4-25 17:14
我理解你的意思,就是说规定上虽然建议使用范围不低于3mm,但实际应用上可以做到1mm,比方说。
但是我担 ...
如果不做突破 因循守旧故步自封 科技就永远不会进步。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乐观,积极生活。相信科学,相信相信的力量。^ ^ 本帖最后由 luluyuki 于 2025-4-25 17:58 编辑
曾有病友治疗意愿太强烈(能理解,毕竟越靠近视网膜浑浊越黑越明显),结果被yag激光伤到视网膜,不停的打闪电。
离视网膜保持距离是对的,飞蚊打不掉总比打伤视网膜黄斑一辈子视力缺损要好。 金纳米十年后2035年能否问世都是个问题。
pm虽然治疗有局限性,但总归比yag效果要好。打掉一些,心里舒服些,其他还是要慢慢适应
luluyuki 发表于 2025-4-25 18:03
金纳米十年后2035年能否问世都是个问题。
pm虽然治疗有局限性,但总归比yag效果要好。打掉一些,心里舒服些 ...
我看呐,还是看看玻璃体切除手术吧,这个能解决问题,就是花销很大 本帖最后由 luluyuki 于 2025-4-25 18:57 编辑
AYA 发表于 2025-4-25 17:09
顺带一提 论文里也有提到,对于飞蚊症治疗来说光机械效应会比光热效应更有作用,我的理解是纳米金就是加强 ...
yag的限制不是2mm,真正安全的使用距离在一厘米左右。因为不光是瞄准的问题还有能量曝光的限制。国内有些医生因为病人太急切,就打5mm以内的,但PM这款设备要HC、FDA正规认证,应该不会打破规矩冒险。
这张图是我在去年7月帖子里找到的(好像是某个专利)。明确表示飞秒激光的安全极限在2.5mm,再近会对视网膜有能量。因此无论是瞄准还是能量,飞秒激光都应该和视网膜保持一定距离。至于你说的金纳米,应该不受这些限制。但十年内能不能问世,我也不知道。 不怕开水烫 发表于 2025-4-25 18:38
我看呐,还是看看玻璃体切除手术吧,这个能解决问题,就是花销很大
玻切风险还是挺大的,做之前需要深思熟虑。不过如果治疗意愿非常强烈,也可以考虑吧。